遇見生命 預見學習——記二年級《土壤中的生命》項目綜合學習
11月2日,本月的天寧論壇如約而至。繼上一期“我與自然共成長”這個項目的架構后,本期推出的是二年級段 “土壤中的生命”的子項目。論壇在一段充滿生機的自然視頻中拉開序幕。
二年級項目組長朱陳燕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子項目的選題背景、項目目標、項目實踐過程以及成果的展示。朱老師從一節有趣的繪本課,帶學生走進“土壤中的生命”,激發學生研究小動物的熱情,帶領學生一起挖泥土,采集土樣并觀察土壤,了解了土壤的成分。同時,朱老師還利用陽光活動課,帶學生來到校園的各個地方,感受不同泥土中小動物的生存情況。
隨后,美術沈白云老師為我們講述了她是如何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小動物充滿童趣地繪畫出來,沈老師通過夸張和擬人風格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畫自己與昆蟲的故事,在哪里發現了他們的故事。繪本的創作以合作的形式展開,根據觀察對象分為蚯蚓組、螞蟻組、西瓜蟲組和綜合組來進行,最終以繪本的形式呈現。
科學姜蔓老師則帶領孩子們深入研究了土壤的營養?!笆裁次镔|才能讓泥土更有營養呢”,這個驅動性問題引發了學生大討論,二年級的孩子從童真的視角對土壤的營養進行有意思的探索。果皮土、骨頭土、蛋殼土、落葉土……一盆盆獨特的土壤新鮮出爐,孩子們都興趣滿滿地做起了對比實驗,精心守護、細致觀察、認真記錄。隨后,朱老師還向我們展示了學生的觀察日記,稚嫩、寫實的語言不禁讓我們發出陣陣笑聲。
最后,教務主任陳雪娟對二年級開展的項目學習進行了點評。陳老師用“合適、合理、合作”三個詞高度概括了對二年級段項目的印象:主題的選擇契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充滿童趣;驅動問題的設計、課時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視角,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而項目的推進過程,老師們通力合作,攜手并進,讓項目立體化。她希望全體教師真心投入研究,與孩子一起發現生命的美好,共學習共成長!